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漢代哲學思想討論
Seminar on Han Philosophical Thought 
開課學期
105-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曾漢塘 
課號
Phl7161 
課程識別碼
124 M16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一 
備註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1Phl716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就中國歷朝比較,漢帝國無論在文治或武功等指標上看,都算是一個輝煌的王朝。兩漢的重要思想論著也不少,諸如賈誼的《新書》、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淮南王的《淮南鴻烈》、揚雄的《法言》、《太玄經》、東漢王充的《論衡》等等,其篇幅都不下於先秦諸子的論著。不過,若單從中國哲學研究社群的論著來考察,像牟宗三、徐復觀、勞思光等,都對漢代思潮給予相當程度貶抑的評價。
漢代思想雖承繼先秦各家思潮,然而漢代思想家或重要經典所呈現的思想內涵卻已經與先秦各家思潮有根本差異。舉例來說,董仲舒闡發公羊春秋,被歸類為漢儒,然其所謂儒學的思想面貌已與孔、孟、荀等先秦儒有很大的不同。《春秋繁露》中呈現大量的陰陽五行思維和天人相應的想法,所以,探討漢代思想雖然應該要歷史傳承意識,但研究進路顯然不能自我設限。
本課程就是想帶領哲學系中對中國哲學有興趣的研究生來一起深度討論漢代思想家或思想論著的思想內涵深意,並期待他們能跳脫目前既有的哲學史觀,另闢蹊徑來探討漢代思想的價值。
在十八週的課程進行中,原則上採先講述、後分組討論的模式進行。
 

課程目標
一、掌握漢代重要思想家及思想論著
二、深入了解每一論著所欲呈現的思想深意
三、對於每一思想家、思想論著、甚至每一議題,建立批判性見解。
四、對於漢代哲學的特質、源流、呈現之品味和風格給予適切評價。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周紹賢,《漢代哲學》,台北:中華書局,2015。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2002。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